Monday, June 9, 2008

Breeze of July


香港的夏天又濕又熱,七月吹的風,大抵都是翳焗悶熱,與秋風送爽完全相反。然而陳慧 / 譚國明吹的七月風卻是靜靜的細風,為紛亂煩擾的心靈送上一抺清泉。

如果不說,我會以為陳慧這篇短文是寫於97前後,因為故事圍繞一個女孩(蘭心)尋根的故事,就像回歸前,香港人在移民到加拿大和回歸祖國的狹逢間尋根那樣。女主角 (董敏莉飾) 說加拿大與上海,對她來說都是一樣。不正好是當時夾在中西間、兩邊不是人的香港人的寫照?

或許我想得太多,故事或許只是關於人。陳慧的《四季歌》(「七月好風」是其中一個短篇) 是於2000至2002年間出版的。

故事由女孩的母親過身開始。母親是上海人,女孩發現自己從來不了解媽媽,於是展開了尋找媽媽的根的旅程,期間我們又發現,其實女孩自己都沒有根,都在尋根。

女孩在香港長大,及後跟著家人去了多倫多,之後跑到溫哥華,又獨自返港,再到上海,對生命的無力感相當重,不知道自己想怎樣、應往哪裏去。電影沒有交代 (不知小說可有交代?) 女孩為甚麼老從一個城市逃到另一個城市,也沒交代為何被銀行追數,以及為何發出喜帖後卻沒有結婚。只感覺她總是迷迷糊糊的。她說:

我選了的,卻沒膽要

要了的,偏偏最後都選錯了


電影後半部著墨於女孩努力尋找媽媽在上海的過去,甚至跟隨媽媽的金蘭姊妹,回到上海的老家,她才發現四十年來媽媽都沒有喜歡過或適應過香港的生活。在香港的家努力建立上海老家的氛圍,包括兩名兒女的名字,其實是上海老街或昔日地標的名字,而屋外的巴黎梧桐樹,也是媽媽親手種以懷念上海老街隨處可見的梧桐樹。

大配角是一個腳踏實地、認真而細心地喜歡蘭心的大頭 (竟由森美飾演),大頭一直在香港守候她的家,等她回來。我們知道蘭心最終會回港,回到大頭身邊,但巧妙的是,故事沒有明示或暗示蘭心究竟是否喜歡大頭。只說,有了大頭,她甚麼也不怕了。(這是否在說香港人未必很愛香港,但始終覺得香港才是自己的家?)

你也有你的大頭嗎? 擁有了有沒有珍惜,選對了有沒有抓牢?


其實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。蘭心的媽媽年輕時一心要來香港,雖然上海有個守候她的人(坤叔叔),但她還是要來香港闖,最終嫁給了一個終日惡言相向的丈夫,從此沒曾過快樂的生活。反而留在上海的姊妹心甘情願嫁了給坤叔叔,幸福無比。年輕人的選擇,或許通常都猶如蘭心所說,選了的沒膽要,要了的選錯了。然而我們還能年輕多少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