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October 17, 2007

色易守,情難防



(寫很久了,終於有力氣把它打出來)

湯唯很捧。她的捧不單是溫碧霞在《出埃及記》那種性感尤物的魅力。(不少男性朋友盛讚她的身段呀!)
其實湯唯很娃娃臉,實際上應該已二十八歲了吧,但演愛國大學生仍有說服力,還流露出抗戰的倔強;到演麥太太的時候,卻有一股懾人的氣質,深沈、而又性感。

很多人說,電影對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性格描述,比小說來得更全面。走出戲院,匆匆上網看了張愛玲的原著。可能先入為主,很多在電影中看到的細節、人物性格的刻劃、情感的表達,在小說中都找不到,竟有點悵然若失。

畢竟,原著僅洋洋灑灑萬多字的短篇小說,能說的始終有限,予人草率完結之感 (雖然據說張愛玲三十年來都在修改)。但這也可能是先入為主的緣故,你也可以說,原著予人很多想像空間。只是李安把這些性格上的空白豐富了色彩,使故事完整起來。

所謂《色,戒》,色是色慾情愛,有說既代表色誘別人者,也代表被色誘者。戒則語帶相關。不少人認為,既代表戒指,也是提心戒備,別讓人入侵你心房的意味。

對於「色」,張愛玲其實寫得相當隱晦,只有「通往女人的心的通道為陰道」這一句,含糊帶過易先生如何俘虜王佳芝的心。李安卻把它「發揚光大」。三場激烈的床上戲,看得觀眾屏息住氣,也是看前看後必會討論的話題 – 露骨的程度、效果之逼真、看到和看不到甚麼器官等等。

無論如何,它的爭議性已成功地替自己廣泛宣傳,至少引起了部分觀眾進場的興趣 (起碼較光看它那失敗非常的poster,吸引一百倍) !

拍得如此赤裸是否真的劇情所需 (而非單賣弄噱頭),我有點保留。但不得不承認,三場戲為兩人的關係添上張力。由最初的暴力虐待,到漸漸變成相互慰藉,產生了情感。亦反映了兩人角力的變化。王佳芝由初頭完全處於下風,到後來可有少許控制權,甚至有機會下手把易老殺掉。這些微妙的變化,都在激烈的「戰鬥」中呈現。

「戒」反而是張愛玲的重點。戒指,女性的恩物,象徵男人對自己的寵愛,也代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和渴望。這在小說裏貫徹始終,由一開場太太們戴著鑽戒爭妍,到最後易先生為王佳芝買鑽戒。

李安更著重「戒」的另一意思。電影英文名譯成《Lust‧Caution》。王佳芝作為色誘易先生的餌,本來只引他上釣,防範著自己對他的情感,然而卻防不勝防,最後在鑽戒面前,感覺到眼前人對自己的真愛,內心築起的城牆完全崩塌瓦解,連最終的目標和處心積累的計謀也置諸不顧。

戲中湯唯說:「他不單往我身子裏鑽,還像蛇一樣,往我心裏鑽。」正好說出了女人的弱點。然而李安亦不忘把張愛玲最愛挖苦女人俗世一面,搬到觀眾眼前。王佳芝離開珠寶店後,在漂亮服裝店前蹓躂了好一會,注視著裏面成雙成對逛著的情人,她但願麥太太這角色能繼續演下去,即使一輩子當個情婦吧。有誰不希望穿著高貴、出雙入對。李安在認同著張愛玲:女人還是這不了這一關。

連張愛玲不同情、偏要把他描繪成自私鬼的易先生,李安也給他添上幾分人性。尤其把王佳芝一等人處決後,最後一幕,易老走到王佳芝的睡房,坐在她的床緣,眷戀地撫摸床單,抬頭兩眼含淚一刻,可見他對她是真捨不得。及後離開房間,白床單剩下一堆皺痕,也像在說,這段情永遠留在易的心內不能磨滅,為這個悲劇添上幾分淒美動人的婉惜。